在梨花盛开、柔曼的轻纱飘动之际,喀秋莎的歌声仿佛化作明媚的春光洒满大地。2月28日,来自宁夏的陈紫冉带着麻花辫,身穿马面裙,站在《俄罗斯好声音》的舞台上,用流利的中俄双语演绎经典歌曲《喀秋莎》。此刻,俄罗斯“金牌女高音”希布拉·格兹玛娃为她转身,给予了这位来自中国的年轻歌手无上的肯定。
回国后,陈紫冉正准备博士论文答辩。她回忆起自己从宁夏一个小县城走向国际舞台的历程,也谈起自己如何在异国他乡一次次唱响“中国好声音”,让更多的人认识宁夏的故事。“幸运的是,我遇到了许多改变我命运的恩师。”她说,自己从小就在宁夏中卫市中宁县的一个教育家庭中长大,音乐启蒙也源于黄河岸边的宁夏花儿。她微笑着回忆:“我小时候总听到身边的人唱宁夏花儿,也跟着哼唱,这算是我的音乐启蒙。”
陈紫冉的母亲最先发现她的音乐天赋,并给予了她鼓励与支持。2008年,在高一时,陈紫冉遇到了她的音乐引路人——中宁县文化馆的李震宏老师。李老师带她触摸钢琴,教她的第一首专业作品《月之故乡》深深打动了她:“这首歌让我第一次懂得了用音乐来承载乡愁。”
展开剩余76%随着音乐梦想的深入,陈紫冉还遇到了北方民族大学的王建国老师,在他的帮助下,她开始学习美声唱法,尽管初时因不适应常常感到急躁和泪流满面。“幸运的是,我遇到了很多改变我命运的恩师。”她感慨道。艺术高考时,陈紫冉凭借扎实的基础顺利通过了四川音乐学院两个专业的考核,但最终,她选择了宁夏大学,开始了更加深入的音乐学习。
在宁夏大学的四年里,陈紫冉学到了不少音乐知识,尤其是在祁宝锋教授的指导下,她逐渐掌握了正确的发声方法。“陈宏老师发现了我,并把我招入合唱队,后来我成了声部长,和合唱队一起登上了央视的舞台,积累了大量舞台经验。”她回忆着自己成长的点滴。
2016年9月,陈紫冉赴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深造。初到俄罗斯,她面临着语言的巨大挑战,但她始终没有放弃,通过不断努力,她顺利毕业,并成功获得了公派博士留学的机会,进入圣彼得堡音乐学院深造。她是200多名报考者中被录取的6位中国人之一。
在圣彼得堡,她遇到了俄罗斯的艺术大师索菲亚·亚历山大罗夫娜老师,最初,老师并不看好她的中国民族音乐作品,但陈紫冉通过多次参赛赢得了老师的认可,最终在汇报音乐会上演唱了中国民族音乐作品。她的才华逐渐被俄罗斯乐界所接纳,她加入了圣彼得堡音乐学院的爱乐乐团和俄中交响乐团,并开始与来自不同国家的同学一起演出。“我们几乎走遍了圣彼得堡的每一个音乐厅,观众对中国民族音乐的喜爱让我深感自豪。”
《花儿与少年》这首歌,在陈紫冉的歌声中再度传扬。2016年,她在俄罗斯圣彼得堡的演出中,和俄罗斯的小朋友们共同唱响春天的歌,这一刻让她意识到,中国民族歌曲在世界各地都有它的舞台与观众的喜爱。
她的音乐旅程也包括了与俄罗斯外交部新闻发言人玛丽亚·扎哈罗娃的偶遇,并因一段精彩的音乐交流而被媒体关注。除此之外,陈紫冉还在俄罗斯国际民歌节上,通过歌曲《青藏高原》与高山族民歌《杵歌》传递她对祖国的热爱。
在《俄罗斯好声音》节目中,尽管在忙碌的排练与巨大的压力下,陈紫冉在节目开拍前一天因病倒下,但她依然以坚强的毅力顶着高烧和哑嗓,在舞台上完成了《喀秋莎》的演唱,并成功获得评委的认可。回到后台时,面对蜂拥而至的媒体采访,她感到所有的付出都有了意义。
2月21日,《俄罗斯好声音》在俄罗斯黄金档播出,陈紫冉精彩的表现引发了网友的热烈反响。回国后,她的俄罗斯社交媒体页面被粉丝留言,表达他们对中国文化的喜爱与支持。
未来,陈紫冉有着明确的目标:“我会继续通过音乐演出、文化交流活动,让世界了解宁夏,爱上宁夏。”她坚定地表示:“我愿做贺兰山下的蒲公英,把宁夏的旋律带到更远的地方。”
发布于:山东省